欢迎您访问南华自考网!

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更新时间:2023-11-18 03:26:07作者:51data

光明日报

原因

众所周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经济学并非诞生于发展中国家,而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萌芽、发展并逐渐成熟的。这一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取向: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忽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提出从落后到发展的各种发展战略。早期的结构主义分析和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分析都持这种研究思路。不同的是,前者基于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善的事实,强调以非常规方式“赶超”发达国家,而后者强调“政府失灵”,主张遵循市场方式向发达国家趋同。

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并不是来自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模仿或趋同,而是立足于自身国情,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一事实促使发展经济学扎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探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发展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实践给发展经济学带来了重要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和引进了包括发展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国外学术著作和理论。

1979年,中国对外经济理论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对外经济学讲座”。范家祥、陶大勇、张介绍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1981年,谭崇泰发表第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1985年,谭崇泰的《发展经济学》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第一本号书。此后,发展经济学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些在大众媒体上常见的、今天普通人所熟悉的经济学概念,如二元经济、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动、刘易斯拐点、贫困陷阱、增长极、主导产业、前向和后向联系、库兹涅茨曲线、进口替代、出口鼓励等。最初来自这一时期引进的发展经济学书籍和教科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将发展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说,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也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探索的过程。

例如,针对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一些西方新自由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形成了“华盛顿共识”,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快速私有化形成自由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转轨国家采取了“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处方,以激进和令人震惊的方式向市场经济转型。然而,无论是执行华盛顿共识最彻底的拉美国家,还是俄罗斯等转型国家,除了少数保持基本经济增长的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它走的是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有效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起伏,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改革实践告诉人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力量,市场和政府可以互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这给发展经济学带来了重要启示:抛弃新古典主义超越时空的纯经济分析,引入制度经济学

提升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论问题,即什么样的研究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对于如何理解这些成果并做出理论解释,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但大多数研究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将中国发展的经验事实置于一般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用一般经济学(而非发展经济学)的思维模式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般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揭示发达经济体和不发达经济体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在一般经济学的分析空间中,经济主体为了各自目标函数的最优化而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系统中各种力量的均衡状态。如果有外部冲击,经济系统要么围绕均衡波动,回到原来的均衡,要么转向另一个均衡。问题在于,一个经济体所达到的均衡往往在客观上不是唯一的,在主观上也不一定是可取的。比如不发达经济体的低水平均衡是一种均衡,但却是人们试图摆脱并试图打破的均衡。

与经济增长的量变相比,经济发展是一种质变,意味着新模式和新结构的出现,表明经济系统正逐步从均衡接近,从较低水平的均衡向较高水平的均衡过渡。如果经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这个过程,顺其自然。然而,现实世界长期存在不发达国家的事实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均衡的出现和过渡并不是必然的、自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启动这一过程,或者长期停滞在这一过程的某一阶段。普通经济学并没有对此做出有效的解释。正因为如此,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与一般经济学不同的是,发展经济学需要从理论上分析、再现和演绎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新均衡的产生和过渡过程,并形成推动这种过渡过程的发展战略。

所以,虽然我们可以在一般经济学的思维框架下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都不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发展经济学应该思考的是:与那些要素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为什么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关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发生学”研究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发展经济学值得研究的三个核心内容

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必然出现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有缺陷或盲点、需要改进的地方。70年来,中国初步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从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这一伟大的经济实践能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贡献出怎样的中国智慧?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三个关键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提炼。

1.发展动力的激励机制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德尔曼所批评的,发展经济学家总是直觉地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寻找各种单一的原因,从而寻求单一的解决方案,形成“理论拼盘”。作者认为,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很难形成一个具有逻辑联系的整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经济行为关注较少,缺乏微观分析基础。社会经济活动是人们经济行为在微观层面的宏观表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认为,任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都必须对经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定的社会变量影响下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者与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合理解释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由人推动的,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主导的。因此,发展经济学虽然研究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但必须深入到微观层面,找出激励经济主体寻求发展的动力机制,并由此推导出发展过程,构建具有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中国近70年的经济实践表明,用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激励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培育市场经济,需要通过明晰产权和自主决策来激励经济行为主体;推进改革,需要鼓励制度设计和执行的主体。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政府部门的地方财政分权,都是关于激励的制度安排。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变迁激发了微观经济主体,激发人们不断努力和创新,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找到了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鼓励兼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种推动经济发展的微观动力源应该是构建发展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

2.经济发展的顽强性

发展中国家要从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不仅需要发展要素的积累和投入,需要发展动力的激发,需要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更需要抵御风险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稳定发展能力,或者说发展韧性。这是发展经济学至今没有研究的一个盲点,大概与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理论区分有关。在现代经济学看来,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是短期问题,而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是长期问题。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忽视不确定性、风险、波动等短期问题,这似乎是合理的。但现实中,短期问题很可能影响长期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依存度的加深,经济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一国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还会扩散到其他国家,产生相互强化的负面溢出效应。与市场经济成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抗风险能力较差,经济发展进程容易受到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冲击的干扰,甚至被金融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宗教冲突所打断。世界上所有以前的经济或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最大,即使它们的起源不是发展中国家。

虽然不确定性和经济波动是短期的,但抗风险、控制波动或养成韧劲的能力是长期的。这是寻求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纳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课题。

中国新70年的经济实践可以致力于把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研究案例。除了高速增长,还有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经济发展的韧劲。无论是发达国家的早期发展,还是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保持40年的高速增长而不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但中国能做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也没有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而且,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甚至充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一直有唱衰中国的声音,但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很突出。近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不景气。尽管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但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仍超过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中国的发展韧劲不仅表现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有广阔的回旋空间,还表现在遇到制度内生的经济问题时有超强的自我修正能力和深度的调整空间,经济系统在面对困难和应对风险时有协调行动能力。发展韧性作为一种长期发展能力,只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经济治理体系中找到合理解释。

3.经济结构的内生变化

发展意味着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能称为发展。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相应变化。发展经济学特别关注结构变化,这是它不同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特点:一般经济学很少涉及经济结构,即使涉及,也只是把结构变化作为经济系统的自然过程;发展经济学关注不发达经济体的结构失衡和结构刚性,分析结构刚性的形成机制,探索纠正结构失衡和促进合意结构变革的可能途径。然而,在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发展中国家可取的经济结构被视为外生的,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为模型加给发展中国家的。

中国70年的经济实践表明,经济结构及其变化对经济增长过程是内生的,是由资源禀赋结构、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随着禀赋结构、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超越发展阶段,脱离特定的禀赋结构、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外创造某种经济结构,就会扭曲经济,导致经济绩效低下,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从而背离经济发展的初衷。

洁玉

任何重大的社会实践都包含着重大的理论创新。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成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今天的中国,又一次走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调整经济结构,释放活力激发潜力,实现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向高收入阶段攀升.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经济实践,将为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提供中国方案,为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贡献中国智慧。这也意味着,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中探寻发展逻辑,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故事中凝练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理论,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理论从贫困进一步拓展到富裕,从而掀开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新一页。

(作者:叶楚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90020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11月1日起正式实施(11月1日起违建强拆违法吗)

赤峰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号《赤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经2022年9月2日赤峰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告,自20

2023-11-18 02:47

发展经济学考研重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家厉某提出了所谓发展经济学,他在最近一次演讲中这样概括:“发展经济学实际上就四句话。第一句话: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别人就就业了。第二句话: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一波人先富裕起来,自己有能力了,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还

2023-11-18 02:47

第四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展经济学论文大赛举行

中国网11月8日讯(记者 张艳玲)近日,第四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展经济学论文大赛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届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

2023-11-18 02:47

发展经济学论文(从发展经济学看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所谓循环,就是经济资源、生产要素或产品在供求链条上的各部门之间流动,在循环中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在循环中形成结构变迁,实现经济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构建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使国内外两种资源在循环流动中

2023-11-18 02:47

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正式揭晓

10月7日上午,数百名学术界、企业界精英齐聚华中大,共同见证国内经济学届重量级奖项——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的归属。《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等6篇论著摘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

2023-11-18 02:47

新中国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微视频(观看《新中国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网上宣传,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党史微课”系列微视频,作

2023-11-18 02:08

加载中...